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有關區衛生健康委、區農村農村委、區委編辦、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資源局、區教育局、區醫保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為進一步促進本市郊區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提升村級衛生服務能力,增強農村居民健康獲得感,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廳字〔2023〕3號)精神,結合市政府辦公廳《進一步提升本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滬府辦發〔2023〕7號),我們制定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中共上海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醫療保障局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
2023年8月31日
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促進本市郊區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提升村級衛生服務能力,增強農村居民健康獲得感,根據《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廳字〔2023〕3號)、《關于做好縣域巡回醫療和派駐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衛基層發〔2023〕5號)、《進一步提升本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滬府辦發〔2023〕7號)、《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與建設指導標準》(滬衛規〔2020〕11號)文件精神,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本市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布局更加健全,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智能化、數字化應用全面普及,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發揮,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顯著提升,鄉村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不斷增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穩定,人員素質和結構明顯優化,待遇水平逐步提高。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投入與運行保障機制進一步優化。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能力適宜、智慧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基本形成。
二、強化涉農地區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和布局優化
(一)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
涉農地區根據區域衛生規劃,以落實功能和滿足居民需求為目標,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鎮、村兩級醫療衛生資源。每個鎮(鄉)應設有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住人口超過10萬的,每新增5~10萬人口,增設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分中心;服務人口在10萬以內,服務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鎮(鄉),應合理增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分中心。分中心的服務功能與中心保持一致。原則上,涉農地區每個行政村設置1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面積大于5平方公里的行政村,可再增設1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鼓勵服務半徑小、交通便利、相鄰行政村合建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服務站與村衛生室在建設時,應與社區內其他功能部門統籌設置或相鄰設置,優先考慮與養老機構、社區托養設施等同址或鄰近設置。
(二)強化和拓展涉農地區醫療衛生體系服務功能
健全涉農地區以區域性醫療中心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區域性醫療中心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和疑難病癥轉診服務能力。全面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功能,推進社區醫療服務基本病種、適宜技術應用,拓展家庭病床、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提升中醫診療和急救服務水平。偏遠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根據居民需求,開展清創縫合、淺表包塊切除、拔甲術等適宜外科小手術。加強社區檢查檢驗設備配置,提供心電、影像、檢驗、超聲等服務,加快完善除顫儀、心電監護儀、霧化儀、簡易肺功能儀、供氧、中醫診療等必備醫療設備配置,有條件的社區可配置無創呼吸機、CT等設備。加強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建設,強化常見病、多發病簡易診療服務、巡診服務和中醫藥服務。鼓勵鄉村醫生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醫聯體輻射帶動作用,鼓勵人員雙聘和設立聯合門診,以提高中醫病種和診療技術目錄覆蓋面為目標,提升鄉村中醫服務能力。高水平建設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館和中醫閣,高質量開展社區中醫特色專病??平ㄔO,樹立社區中醫藥服務特色和品牌。開展海派特色中醫專病(??疲┻M社區行動,加強社區青年中醫骨干人才培養,打造家門口的好中醫。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績效考核機制;依托市級中醫藥服務監測統計中心,開展社區中醫藥服務統計和評估。
(三)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
強化醫防融合的公共衛生網底功能,加強鄉村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建設。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本市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哨點診室)功能,落實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提升重大傳染病社區監測預警能力和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協同做好社區疫情調查處置。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室規范化建設。加強屬地公共衛生專業機構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指導和支撐,完善社區重點疾病多病共防模式。加快推進涉農地區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建設,圍繞居民需求,落實健康管理評估與反饋。推進居(村)委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建立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公共衛生管理機制。
(四)因地制宜開展涉農地區巡診、派駐服務
涉農地區應根據轄區居民需求、服務人口、鄉村醫生配置等因素,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村衛生室巡診和派駐服務。巡診時間要相對固定,原則上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半天,也可根據服務需求調整巡診頻次。鼓勵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農村居民生活特點,通過巡診(巡回醫療)車、流動醫療車、遠程醫療等手段,開展多種形式巡診服務。派駐服務人員原則上每周在村衛生室工作不少于5日,每日不少于半天。巡診和派駐服務人員要根據農村居民健康需求,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
(五)強化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數智賦能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上級醫療機構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和公共衛生信息等互通共享,推進電子處方流轉和信息調閱。鼓勵涉農地區構建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推廣應用遠程會診、預約轉診、互聯網復診、遠程檢查,加快推動智能設施設備、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配置應用。通過遠程醫療、遠程設備等,強化涉農地區與養老機構、護理院等重點機構的服務對接。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發展壯大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六)多渠道引才用才
繼續擴大全科醫生(含中醫全科)規范化培訓規模,提高規范化培訓招錄率,適當增加與臨床醫學、中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相銜接的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名額。根據需要繼續開展郊區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提高培養培訓質量。涉農地區應結合地域特點、經濟發展等,對到遠郊地區的全科醫生給予政策傾斜。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到2025年,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比例達到73%左右。鼓勵并支持在職鄉村醫生進行醫學類繼續教育,促進鄉村醫生整體學歷層次不斷提升。
(七)優化人員編制管理與薪酬機制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編標準,新增床位數、診療服務下沉等因素,以區為單位每5年動態調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總量。加強區域內人員編制統籌使用,鼓勵涉農地區在區域衛生人員編制總量內統籌部分向鄉村醫生傾斜,盤活用好存量編制。統籌平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立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水平的關系,穩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工資水平。完善在職老鄉醫多渠道補償政策,各涉農區在做實鎮級統籌基礎上,逐步實施老鄉醫收入區級統籌,消除鄉鎮間分配差異。建立老鄉醫收入增長機制,逐步縮小與新鄉醫收入差距,提高老鄉醫工作積極性。
(八)創新人才使用機制
加強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對取得執業醫師資質的鄉村醫生,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業,鼓勵競聘擔任家庭醫生。優化涉農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制度,探索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指導居民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建立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醫療機構臨床醫生交叉培訓制度,鼓勵人員雙向流動。繼續落實在職鄉村醫生參加社會保險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九)提升鄉村醫療隊伍能力
市、區兩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制定轄區統一規范的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培訓規劃。重點加強對全科醫學基本知識技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中醫適宜技術的在崗培訓,提升鄉村醫生隊伍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優先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加強對培訓效果的考核。各涉農區應結合轄區特點,定期開展鄉村醫生培訓。各區可選派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優秀鄉村醫生至上級醫院接受培訓。在職鄉村醫生每3-5年到區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脫產進修,進修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個月。
四、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運行機制
(十)做實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
各涉農區要做實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即統一機構設置規劃建設、統一人員準入執業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藥械管理、統一財務管理和統一績效考核。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將鄉村醫生和村衛生室納入行業管理范圍,明確管理職責,落實管理責任。鼓勵涉農地區村衛生室在實現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的基礎上,逐步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落實服務人員派出、藥品與設施設備配置等工作,掛號收費標準和報銷比例繼續按照村衛生室標準執行。
(十一)加快構建緊密型醫聯體
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在編制使用、人員招聘、人事安排、績效考核、收入分配等方面賦予其更多自主權,推動實行人財物統一集中管理。強化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加大上級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學科、人力、技術等支撐。推動醫聯體上級醫院適宜科室專家下沉社區,鞏固新冠救治期間專家下社區分片指導機制,鼓勵在社區設立專家工作站。緊密型醫聯體牽頭醫院要為家庭醫生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預留一定比例的門診號源和住院床位。加強醫聯體績效考核,引導資源和患者下沉社區。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院用藥目錄銜接,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常見病用藥目錄一致。
(十二)健全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投入機制
落實區、鎮兩級黨委和政府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主體責任,對鄉村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設施設備和運行按本市有關規定予以保障。社區衛生服務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設置主體,相關用房由街道(鎮、鄉)政府負責;村衛生室原則上由各鎮、鄉政府作為設置和投入主體。強化各區財政支出的主體責任,加大市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繼續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基本藥物制度補助等中央補助資金管理工作,落實對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相關補助資金,確保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均衡健康發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傾斜。
五、深入開展涉農地區健康促進
(十三)深化愛國衛生運動
完善市、區、街鎮三級愛國衛生管理體系,健全村居愛國衛生工作網絡,夯實農村衛生基礎設施,落實長效管理制度,提升農村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水平和病媒生物預防控制能力,組織開展群眾性、季節性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國家衛生區鎮創建成果。
(十四)推動涉農地區健康促進
發揮市健康促進中心作用,統籌各類健康教育資源,建設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資源庫,打造全媒體、廣覆蓋、高效率的健康科普信息發布平臺和傳播網絡,引導涉農地區居民積極參與健康促進活動。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推進社區、企業、單位、學校、家庭等健康“細胞”工程,營造健康環境、培育健康人群,提高全社會健康管理主動性和積極性。實施健康素養提升工程,推進市民自我健康管理小組建設,提升涉農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六、提高農村地區醫療保障水平
(十五)加強醫保、價格政策聯動
基本醫?;鹪隽肯蛏鐓^衛生服務機構傾斜,根據診療比例情況,動態調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保預算總額,探索建立按人頭、按病種、按床日付費等醫保支付機制。對合理控費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保基金實行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價格目錄,合理確定適宜項目價格。優先調整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價格,體現醫師技術勞務價值,調價額度向社區傾斜。醫保報銷目錄中增設農村地區適宜衛生服務項目。完善村衛生室醫保實時結算。
(十六)優化郊區醫保管理服務
加強郊區醫保經辦管理服務和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持續將農村居民醫保服務納入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加強基層醫保基金監管能力建設,把醫?;鸨O管納入鄉鎮政府綜合監管體系,持續加大對欺詐騙保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七、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壓實工作責任
建立市級統籌、區級落實的工作機制,把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作為各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各級黨委鄉村醫療衛生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強化屬地責任,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部署,切實落實領導、投入保障、管理、監督責任。
(十八)加強協同配合
涉農區要結合實際細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建立衛生健康、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規劃資源、教育、醫保、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形成支持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強考核督導
建立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督導評估機制,市級層面加強對各區政府政策保障、人員隊伍建設等重點任務進展情況的綜合督導評估,并將其作為鄉村振興有關督查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十)營造良好氛圍
建立健全鄉村醫療衛生人員榮譽表彰制度。在各類人才項目、榮譽表彰、評獎評優等方面給予考慮。結合社區衛生能力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加大對鄉村醫療衛生人員中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鄉村醫療衛生人員、關心鄉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良好氛圍。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