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希望實現的政策效果是:讓醫療機構‘敢進’,讓參保群眾‘敢用’,讓創新醫藥‘敢研’。”上海市醫保局局長夏科家1日說。
當天,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等有關情況。
去年7月,經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市醫保局會同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委金融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市數據局等7部門聯合出臺了《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九個方面28條措施,推進上海完善創新藥械的后端支付機制,穩定前端產業預期。
夏科家介紹,這28條措施發布以來,上海市醫保局會同相關部門細化完善“施工圖”,加強部門聯動協同,加快各項措施落地,從半年多的實施效果看,取得積極進展,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攜手對上海“新優藥械”目錄內產品實現全覆蓋,創新藥械入院更加暢通,上海創新藥械多元支付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在全國的示范效應正逐步顯現。2023年,上海醫療機構采購國談創新藥金額108億元,同比增長73.1%。
具體而言,上海醫保商保數據實現融通共享;商業健康保險理賠效率迅速提升;鼓勵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氛圍逐步形成;“滬惠保”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創新藥械快速進入臨床應用,新版國家藥品目錄中,上海研發、生產、引進的創新藥新增38個,占比居全國前;創新藥械醫保支付力度持續加大。
通過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對創新藥械多元支付機制,還推動了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9337.32億元,同比增長4.9%,效果初步顯現。其中,治療性生物制品、植介入器械、醫療影像設備等細分領域的高端制造業增長較快,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2016年以來,上海研制了23款1類創新藥,數量約占全國17%,涵蓋腫瘤、代謝、免疫、神經等疾病治療領域。41款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數量占全國17%。推動72款“新優藥械”產品進入醫院使用。
跨國藥企紛紛在上海投資建設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加速器。國際前20位的藥械企業中,有90%的企業將中國區總部或研發生產總部設在上海。科創企業活躍,截至目前有30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約占全國四分之一。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啟高表示,上海將堅持“研發、臨床、制造、應用”全鏈條、體系化推進,加強部門協同、市區聯動;支持生命科學領域優秀科學家入選基礎研究先行區,加強合成生物學、細胞與基因治療、AI制藥技術、醫療機器人、腦機接口、養老科技等領域前瞻布局和研發攻關,加快形成重大原創性成果,推動更多1類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
朱啟高還說,上海將發揮領軍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壯大一批骨干企業,推動外資企業擴大在滬投資。開展重點產品攻關,發布“新優藥械”產品目錄,加速產品推廣應用。聚焦浦東、閔行等重點區域,制定專項方案,在重點園區新建高質量孵化器,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吸引更多企業、項目、產品落地。
夏科家表示,下一步,上海市醫保局將繼續加強部門聯動協同,從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兩方面持續用力,推動上海對創新藥械的多元支付機制不斷完善,共同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