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好大快深点视频网站_久久久久一级片_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_淫欲模特在线

聚慕 - 專業醫療器械服務商
設為首頁 收藏本頁 人事招聘 關于聚慕
400-901-5099
全部商品分類
深化衛生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發布時間:2024-11-04 09:01:59

關鍵詞 衛生改革  衛生體系  運行機制

衛生改革是個世界難題。2009年4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只是明確了衛生改革的一些重要原則,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我們去探索、去試點。衛生改革何以如此之難?衛生改革究竟應該如何改?作為一名衛生管理工作者,筆者曾在衛生所、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地市衛生局、省衛生廳工作,并作為衛生部、省衛生廳、市衛生局醫院管理專家分別參加過各級醫院管理年督查。在此,我將據近20年的工作實踐與理論思考談談個人的想法。

一、理清衛生改革的總體思路

1、衛生體系基本架構和運行機制的設計,是決定衛生改革成敗的關鍵。

衛生改革的目的何在?歸根結底,是要實現社會滿意⑴。衛生工作要實現社會滿意,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足夠的公平,二是足夠的效率,三是一定的保障水平。從理論上來說,公平取決于資源配置,效率取決于資源使用,保障水平取決于衛生投入。從衛生工作的實踐來看,影響資源配置的因素中,最為基本的因素即衛生體系的架構;影響資源使用的因素中,最為基本的因素即衛生工作的運行機制;影響衛生投入的因素中,最為基本的因素即人們的健康意識、經濟發展水平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衛生改革,應該在資源配置和資源使用上做文章,實際上是要在衛生體制即衛生體系的架構和運行機制上做文章。⑵

2、擺脫五個誤區,才能準確把握住衛生工作的深層次規律。

改革開放以來,衛生工作中存在一些理論和實踐誤區。正是這些誤區,嚴重影響了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一是衛生機構建設得越好,衛生事業發展就越好。二是政府投入越多,群眾滿意度就越高。三是依靠醫保、農合報銷比例,能夠分流病人。四是加強基層衛生,關鍵在于增加資金、設備投入。五是崇洋媚外,拿來主義。這些觀念,明顯違背了衛生工作的基本常識,或多或少存在于一些領導和專家學者的腦海中,已經成為衛生事業發展的嚴重障礙。⑶

衛生事業是為群眾健康服務的,群眾健康水平越高,我們的衛生工作才越有成效。衛生工作能否讓群眾滿意,關鍵在于衛生制度的實施是否實現了公平和效率,而不單純是政府投入多少。健康是人們的基本權益,用報銷比例來分流病人,實際上是荒謬地相信人們會要錢不要命。基層之所以留不住病人,關鍵在于沒有知名專家,群眾還不敢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完全托付與現有的全科醫生。在這種情況下,病人流失,國家在基層的設備、資金投入,就不能實現預期效果。我們有自己的國情,有自己的衛生工作實際,我們的群眾也有自己的健康觀念和文化。衛生制度的設計,一定要以此為依據,不能動輒美國、英國、新加坡模式,拿來主義只有失敗一途。

3、實現八個統籌,才能為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統籌服務和監管。衛生事業是社會保障事業,服務應該有一定的對象,監管應該有社會性指標(如發病率等)。只有把服務和監管對應于相同的人口和區域,一起謀劃、一起安排,才能實現政策初衷。二是統籌預防和醫療。預防和醫療是群眾健康的兩條防線。只有職責分明、銜接緊密,才能協調統一、不留縫隙,才能便于發現薄弱環節而加以改進。三是統籌中醫和西醫。不論中醫、西醫,都是人們在和疾病的長期斗爭中發展起來的,都是保障健康的利器。診療實踐中,沒有中、西之分,只有效果好壞之別。我們要吸取中、西之長,力求具體防治方案的簡便、高效、安全和價廉。四是統籌常規服務和特需服務。衛生服務必須由政府主導,并非由政府包攬。常規服務和特需服務性質不同,國家應采用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機制予以保障和規范。五是基本服務和高級服務。基本衛生服務和高級衛生服務的區分,反映著一定社會的健康保障水平,可由基本衛生服務目錄來規定,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而調整。六是統籌城市和鄉村。衛生資源特別是人才資源總體不足,集中于城市,從總量和質量綜合來看尤以地市一級為最;衛生需求增長迅速,鄉村尤甚,這是我國衛生工作最大的現實。將城鄉統籌規劃,是做好現階段衛生工作的關鍵。七是統籌服務和保障。服務是衛生機構的職責,保障是政府的職能。統籌服務和保障,既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職責明晰,又協調統一、共同為群眾健康服務。八是統籌公平和效率。公平和效率,決定于衛生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決定于衛生制度的設計和運行。我們要以衛生服務體系架構保證了資源配置的公平,以運行機制保證了資源使用的效率。

二、科學構建衛生體系的基本框架

我們所構建的衛生體系應由技術體系、機構體系、人才體系、保障體系、監管體系等五個部分組成。

1、技術體系。技術是用來滿足群眾衛生服務需求的。技術體系就應該以群眾的衛生服務需求為依據而建立。從需求來看,衛生服務是有層次的,可分為常規衛生服務和特需衛生服務,其區別在于是否以防治疾病為目的。常規衛生服務的目的完全在于防病治病,特需衛生服務的目的不是單純的防病治病,而是利用醫學衛生知識提升生活品質,如醫學美容、特殊的預防接種等。常規衛生服務涉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應該由政府予以保障。特需衛生服務完全屬于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與公民的基本健康權益無關,可以靠市場機制加以調節,政府的職責只是監管而已。常規衛生服務也可劃分為兩類,即基本衛生服務和高級衛生服務,其決定因素在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即社會保障能力。也就是說,基本衛生服務和高級衛生服務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大型臟器移植、輔助生殖等,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之下,肯定屬于高級衛生服務,不是人人都能夠享有的;但是,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從屬于基本衛生服務,而讓全體國民平等享受。基本衛生服務和高級衛生服務,可以用基本衛生服務目錄來區分。基本衛生服務、高級衛生服務、特需衛生服務,由于其目的、意義不同,國家可以明確不同的保障水平、保障方法和具體政策,以做到有章可循。對應于三層次衛生服務需求的區分,技術體系就相應建立起來,即基本衛生技術、高級衛生技術、特需衛生技術,應該由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衛生服務機構和技術人員來實施。

2、機構體系。機構是崗位的集合,機構體系實際就是提供衛生服務的崗位體系。構建衛生服務機構體系,要從對衛生的基本認識談起。衛生者,單從字面上看,即護衛生命之義。如何護衛生命呢?一是防病,二是治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預防和醫療兩項工作。預防工作做好了,疾病的發生就少,疾病的診療任務就輕;相反,如果一段時間發病率高,疾病診療工作量大,首先就要反省預防工作效果如何。如果預防工作沒問題,那就得考慮環保、生態、人口等其他因素了。科學的衛生服務體系,如果把握住衛生服務的這一基本規律,其中各個部分就會既界限分明、便于監管,又整體統一、利于協調⑷。

機構體系的構建,可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劃轉。組建國家衛生服務局,統一管理全國公立衛生服務機構,行使規劃資源布局、提供衛生服務的職能。全國各級各類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統一劃歸國家衛生服務局管理(特殊機構如軍隊醫院等除外),由國家衛生服務局舉辦。省、地、縣級分別設立衛生服務局,作為國家衛生服務局的派駐機構,承擔相應職能。非公立衛生服務機構依據區域衛生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設置,在監管機構監管下獨立經營。二是分類。公立衛生服務機構劃分為預防和醫療兩類,實行垂直管理。國家、省、地、縣、鄉鎮(社區)分層設立區域性預防、醫療服務中心。預防中心和醫療中心相應設置,城鄉統一規劃。各級預防、醫療服務中心的數量可以有1個或多個,依據人口數量、地域范圍、交通狀況、衛生資源及群眾健康狀況等因素來科學規劃。三是理順。明確預防、醫療兩類機構的功能任務,科學劃分各級機構的職能,建立起層次分明、首尾相接、疏而不漏、緊而不疊的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能體系。四是定崗。根據相關機構的職能任務,規劃設置其內設崗位。衛生服務崗位根據其對群眾健康的作用意義和技術難易程度不同,可分為一、二、三線崗位。不同的崗位必須明確不同的崗位職責、上崗條件、崗位待遇等。

組建國家衛生服務局,通過劃轉、分類、理順、定崗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服務群眾健康為中心任務的機構、崗位網絡,為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開和衛生服務的協調統一建立起堅實的基礎。如圖1:

    3、人才體系。人是一切社會因素中唯一活的因素,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看病難、看病貴的癥結,在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而其中最為重要的資源就是衛生人才資源。可以說,衛生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源于衛生人才分布不合理,特別是基層衛生人才匱乏所引起的病人逆向流動。不解決人才分布的問題,醫改就不可能成功。病人總是跟著專家轉的。要想把衛生工作的重點落實到農村、落實到基層,首先必須把衛生人才體系的重心調整到基層。農村和基層是衛生工作的第一線,衛生人才也應該戰斗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衛生人才有層次和類別的不同。從層次上分,衛生人才可分為高、中、初三個層次。人才層次不同,學識、能力不同,所擔負的任務也應不同。我們可以建立由高級衛生人才組成的區域性專家委員會,擔負區域性衛生技術規范制訂、技術指導、臨床科教等任務,醫療專家還應承擔城市社區、鄉鎮衛生院的門診診療和醫院病區重要診療的工作⑸。中、初級衛生人才在高級衛生人才的指導下,負責相關的技術性和事務性工作。衛生人才,特別是高級衛生人才,是社會的公共資源,應該據其等次的不同而享有相關的人才待遇。對于高級人才,應該允許兼職,可利用業余時間到相關機構開展特需服務,以最大限度實現人才價值。從類別上來看,衛生人才還有技術、管理之別。不論是技術人才,還是管理人才,都是衛生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前,公立衛生服務機構對管理人才的重視是很不夠的,這也是造成當前衛生工作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一定要注意克服這一不足。

4、保障體系。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衛生服務保障對衛生事業發展和群眾健康具有重大意義。衛生工作中,人員薪酬、設施設備、藥品耗材等是主要的保障內容,資金投入是最為重要的保障形式。

從資金來說,用于衛生服務的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即政府投入和個人投入(當前,在我國用于衛生服務的慈善捐款還很少)。我國當前已經啟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等,屬于政府與個人共同投入。個人支付的醫藥衛生費用中,上述保障沒有支付的部分,屬于個人投入。個人投入中,還有一類被長期忽視的部分,即個人為得到衛生服務而支付的生活、交通等費用,這是為健康而支付又未產生健康效益的費用,也是我們應該節約和更好利用的一部分,尤其是遠道就醫者,這部分費用不容小覷。政府投入是常規服務資金的重要來源,是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的重要保障形式。當前,我國衛生保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等不同保障方式涉及不同人群,其保障水平不均衡,有悖公平原則;二是絕大多數地區政府投入長期不足,個人投入持續增長,導致有病不投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出現;三是管理上條塊分割,資金不能統一調度,導致綜合利用效率不高。如圖2:

從藥械方面來看,市場流通導致趨利傾向突出,過度診療現象屢禁不絕。人類社會有兩類戰爭,一類是人與人的戰爭,使用的武器是槍彈;另一類是人與自然的戰爭,其中與疾病斗爭時使用的武器是藥械。長期以來,我們對槍彈進行了嚴格管制,很好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對于藥械的放松,已經導致了微生態嚴重失衡,各類衛生事件千奇百怪、層出不窮,這些教訓必須吸取。

要取得新一輪衛生改革的成功,就必須構建強有力的保障體系。一是設立衛生服務基金,將公立衛生服務中商業保險以外的各種醫療保險、政府投入、慈善機構或個人捐資、醫藥收費等資金納入集中統一管理。衛生服務基金用于支付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力成本(崗位類別待遇和人才級別待遇)、醫藥設施設備成本、管理成本等。二是基本藥物統一配送,非基本藥物監管流通。常規衛生服務只能使用基本藥物,非基本藥物只在特需服務中使用。統一配送工作,由衛生服務局主持進行。三是大型儀器設備統一調配。國家衛生服務局及其派駐機構根據需要,對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的大型儀器設備進行統一調配,以利發揮最大效益。國家衛生服務局對大型儀器設備要登記造冊、制圖標注,以為管理調配提供依據。四是建立包括人才、資金、藥械、人口和疾病等在內的全面、高效、完善的衛生服務信息網絡,以為衛生區域規劃和資源調配提供依據。

5、監管體系。群眾利益,應該由群眾自己表述。獨立的監管部門也不一定能真正實現對衛生服務的有效監管。黨和政府是群眾利益的代表,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是衛生服務當然的監管部門(如圖1)。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衛生服務的嚴格監管,正是政府主導衛生事業發展的體現。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原則,在職能調整的基礎上,成立專門監管機構,制訂科學的監管辦法,確定宏觀、客觀、科學的監管指標,依法實施監管。衛生事業是為群眾健康服務的,群眾健康水平越高,衛生事業發展得就越好。監管指標體系,應該落實這一基本常識,杜絕站在衛生機構的立場上評價衛生服務的情況發生。群眾健康事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監管中不宜對各項指標劃定達標線,而應該按照賽馬的思路,實行橫向同類比較。

三、積極完善衛生工作運行機制的初步設想

1、資源調配機制。衛生資源包括衛生人才、設施設備、藥品耗材。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資源,要全部納入國家衛生服務局集中統一管理之下。國家衛生服務局及其各級派駐機構應該加強對不同地域、不同層面群眾健康需求的監測和掌握,采用階段性規劃調配、臨時性應急調配等方式,把衛生資源轉移到群眾健康最需要的地方去。讓群眾得到高效、安全、便捷、及時的健康服務,是資源調配的目標和原則。

2、服務保障機制。服務保障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投入,二是調節。從投入機制來看,要以立法的形式確定政府和個人資金投入數量,并保證到位。各種資金投入,要全部納入衛生服務基金,由衛生服務局統一管理,規劃使用,保證公平和效率。從調節機制來看,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金調節機制。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通過調整政府投入多少、基本衛生服務范圍、服務收費標準、個人報銷比例等方式,來調節群眾健康保障水平。二是藥品耗材配送機制。要將藥品配送中心與衛生服務統一規劃,定點生產,就近配送,并依據科學測算對生產企業規范補償。三是大型設備調配機制。通過區域衛生規劃,由衛生服務局按需采購,定點投放,人(操作人員)機配套。

3、病人分流機制。病人分流由以下幾種規定的綜合作用來實現:一是以各類衛生服務機構性質區別為依據,將常規服務和特需服務區分開來。公立衛生服務機構以常規衛生服務為主,非公立機構以特需衛生服務為主。二是以各級衛生服務機構功能任務為依據,將基本服務和高級服務區分開來。公立衛生服務機構中,不同的級別,配備不同的設施,承擔不同的功能任務。地(市)以下級衛生服務機構,以承擔基本衛生服務為主;專科醫院以專科疾病診療為主,并配合上級醫院承擔相關臨床科研等任務;省級以上衛生服務機構以高級衛生服務、科研教學為主。三是以單病種診療規范為依據,將病人需求層次、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等區分開來。單病種診療規范包括診斷標準、治療方案、住院指征、費用標準等內容。單病種診療規范,應該以簡便、高效為原則,中西結合,科學制訂。四是以衛生人才分級管理為依據,不同的服務由不同級別的衛生人員來提供。科學的衛生人才管理,才是病人分流的關鍵。

4、監管激勵機制。監管機制方面,一是構建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科學、穩固的內部管理模式,實現運行上的公開、透明,杜絕逐利行為⑹;二是以監管指標為依據,實行同類同級橫向多層次比較考評,從而在衛生服務體系內部,建立起以衛生人才的成長性競爭為主要方式的、全新的、體現公益性質的競爭模式,保證人才活力和資源使用效率。激勵機制方面,設立政府獎勵基金,制訂政府獎勵辦法,根據監管評價結果,對業績優秀者予以獎勵。

“五大體系”、“四項機制”所構建的衛生體制,可以形象地用物理學上連通器原理來加以比擬:衛生服務機構和崗位是容器;技術、人才、資金、設施、藥械等衛生資源,是連通器中流動的水;衛生投入是水的總量,表現為水位;衛生管理水平是連通器的暢通程度,表現為水位變化的快慢。我們知道,連通器正常運轉,液面總是保持相平,相同高度的壓強總是保持一致,這就讓公平和效率有了保證。至于水位的高低,也就是保障的水平,那是由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并總是會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致同步的。

四、“五大體系”、“四項機制”的實施步驟及調整策略

“五大體系”、“四項機制” 的實施,關鍵在于:一要將地(市)以下級衛生服務機構的各種資源整合使用,特別是人才資源要統一調配;二要強化監管、科學監管,保證轉軌時期衛生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穩定。具體策略和步驟如下:

一是構建醫療服務體系。綜合考慮人口數量、地域范圍、民族習慣、現有醫療資源等因素,制訂區域規劃。以區域規劃為依據,以城市大醫院為中心,通過重組、托管、領辦、兼并等方式,與縣醫院、城市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建立醫療聯合體,實行統一管理,病人對流、資源共享,實現大小醫院和城鄉統籌。要明確區域醫療中心的功能任務和社會責任,確保公益性質,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管理評價,實現服務、監管在區域和人口上的統一。在此基礎上,鼓勵醫療機構進行科學管理改革的試驗,進一步調動職工積極性,以求各種醫療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

二是構建預防保健體系。從體制設計上把防病、治病結合起來,是構建協調統一、便于監管的衛生體系的基礎。要建立起與醫療體系相對應的防保體系,讓防保體系既獨立于醫療體系之外,又與醫療體系共同統一于衛生體系之中,從體制上保證防治結合的實現。到這個階段,地市范圍內的衛生服務“五大體系”即建立起來,并且實現預防和醫療、服務和監管在區域與人口上的統一,這就讓政府從社會貢獻的角度對衛生工作的評價成為了可能。

三是成立地(市)級衛生服務局,歸口管理衛生服務工作。建立地(市)級衛生服務基金,將各種用于衛生工作的資金予以統一管理、集中使用。衛生行政部門實行職能轉變,專司衛生服務監管職能。到這個階段,全國范圍內均按“五大體系”、“四項機制”的設計建立起衛生服務(包括技術、機構、人才)、保障、監管體制,并以地市為單位獨立運轉。

四是構建全省、全國衛生體系。按照“五大體系”、“四項機制”的設計,不斷總結、完善和提升,在地市之間、省際之間持續擴大互聯互通,直至在全國形成健全、統一、高效的衛生服務和監管體制。

參考文獻

1黃利銘,羅志陽.構建醫院監管長效機制的思考與探索[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9):593-596.

2 羅志陽.深化衛生改革的二點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9,25(5):312.

3 羅志陽.別讓思想誤區阻礙衛生發展[J].健康報,2009-03-19(4).

4 羅志陽.再論科學構建公立醫院內部管理模式[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2):1-4.

作者:羅志陽

首發于《中國醫院管理》2009-10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


為您找貨 · 告訴我們您想要找什么商品?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
* 商品名稱:
* 您想了解:
  • 商品資料
  • 貨期
  • 價格
  • 安調
  • 其他
* 手機號碼:
* 姓名: